根据人社部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人们愈发崇尚弹性工作,企业也开始意识到灵活用工的重要性。本次我们以系统性用工风险分析维度,站在企业角度构建用工体系,分篇章系列为你介绍企业搭建用工体系的必要性、各种用工模式分类与特点、用工体系如何搭建,以及管理等内容。
背景
企业用工模式受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因素产生变化,都可能引起员工与企业集体的劳动关系变更、解除或终止,因而存在潜在的破坏和谐劳动关系的一系列风险,如怠罢工群体事件、集体劳动争议及重大劳动保障权益投诉事件等,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雇主品牌形象。以上由于企业用工面临着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系列用工事件,统称为“系统性用工风险”。
基于对系统性用工风险预防与管控的需要,企业可从用工战略的角度出发,结合法律要求与企业用工需求,制定系统性用工风险解决方案,搭建企业用工管理体系,通过对不同用工类型合理组合,保持企业用工弹性,从而增强企业经营弹性,以应对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用工模式
1用工模式归类
从工作时间来分
全日制
按照国家劳动法律要求实行标准工时、综合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可适用于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业务流程外包(与承包方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等用工模式。
非全日制
也可称为时间灵活的用工,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基地见习生、实习生(含勤工助学)、退休返聘、顾问、个体者、新业态就业(平台模式)、流程外包承包方聘用的非全日制模式等。
注:除《劳动合同法》对非全制用工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之外,其中模式工作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最长时长原则上不超过全日制,一般将其与劳务派遣、流程外包统称为灵活用工。
从用工关系来分
1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业务流程外包(与承包方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2非劳动关系
基地见习生、实习生(含勤工助学)、顾问、退休返聘、个体者、新业态就业(平台模式)、流程外包承包方聘用的除劳动关系的其他模式。
注: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主体是人力资源机构;业务流程外包的劳动关系主体是承包方。
2用工模式定义、特点
用工模式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和企业用工管理实践需要进行设计,不同的用工模式,企业与员工在管理过程中的用工关系紧密程度不同,管理方法、用工来源渠道也不同,主要的用工模式分别如下:
劳动合同制
1定义
指按照《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一般有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第十条等内容,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特点
优势
①用工直接,操作方便,企业用工相对规范;
②员工归属感相对较强,有利于企业凝聚核心团队成员。
劣势
①整体上用工成本较高;
②法律规制多,用工模式容易形成固化方式。
劳务派遣
1定义
劳务派遣指依法设立有派遣资质的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筛选符合用工单位岗位要求的劳务派遣工并在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后,将劳务派遣工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灵活的用工形式。
2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第二项规定“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
3特点
优势:
①利用供应商优势分散全部或部分用工风险;
②增加获取外部资源的渠道,如招聘渠道等;
③减少事务性工作,并获取专业化服务。
劣势:
①限定用工单位使用派遣规模和岗位,占比不超过10%;
②跨区域派遣的,需为派遣员工缴纳属地化社保;
③可能存在管理方式不同,减弱员工归属感。
非全日制用工
1定义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2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3特点
优势
①用工灵活,时间灵活,方式灵活,双方可口头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并可随时解除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②用人单位需为非全日制缴纳工伤保险,其他社保险种由本人参照个体工商户缴纳。
劣势
①工作时间有限制,平均每天不超过四小时,每周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②用工形式属劳动关系,使用管理不规范易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③较多城市无法单项缴纳工伤保险,存在一定的用工风险,可喜的是广东、江苏等省份已逐步放开。
基地见习生
1定义
是指根据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见习政策,公司与毕业生签订就业见习协议后,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见习,见习期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见习期间或期满被企业正式录用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
2依据
2009年团中央联同多个部门发布《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关于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3特点
优势
①见习期间,不买或部分购买社保,可降低社保成本;
②可申请当地政府的见习优惠补贴,节约部分人工成本。
劣势
①见习期时限短,一般为半年;
②受当地政策的影响较大,需履行的一定的申请程序,需要先向当地团委申请建立见习基地;
③见习生与企业的关系在法律上较模糊,一旦发生的意外事故而产生纠纷,存在认定为工伤的风险。
业务流程外包
1定义
指根据业务场景特点,将非核心及劳动附加值低的流程、环节、工序交给外包供应商承接。
2特点
优势
①利用专业的外部供应商,降低企业成本;
②让企业专注于经营,提高竞争优势;
③分散经营风险。
劣势
①缺乏对外包员工直接管辖权;
②外包流失率高,缺乏归属感。
用工模式还包括顾问、退休返聘、个体工商户,以及新业态就业平台模式等,企业需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用工模式安排。
企业用工体系
爱尔兰管理作家查尔斯·汉迪 Charles Handy 在其《非理性的时代》一书中提出的三叶草组织,是由三部分或三片叶子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该组织由三种不同的人组成,他们的期望不同,适用的管理办法不同,薪酬形式不同,组织方式也不同。其中第一片叶子代表核心专家,由资深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核心员工;第二片叶子由独立专业人士以及小公司构成,为其提供专业服务;第三片叶子代表的是弹性人力部分,兼职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如作者所言,以上三部分的安排,是管理因素与经济因素权衡的结果,显然经济因素占了上风。加上前面系统性用工风险分析,风险因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兼顾经济、风险和管理需要,应制定自己的用工策略,搭建“以基本的管理者和员工为核心,以多元化用工作为补充”的用工体系。
1评估维度
从企业实践经验出发,我们尝试对“业务影响度”和“业务独立性”两个维度对组织中的岗位进行评估,其中“对业务的影响”指标是该岗位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核心技术和客户感知;“业务独立性”指标是岗位是否可以切割为独立的任务。
岗位是企业为完成某项工作,根据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从事岗位的企业员工,具有人身从属关系,需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即直接管理。
任务是将岗位职责打包成可量化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看结果交付并评价,在社会用工的背景下,也是可以找到对应的个体或组织来完成,对其雇员实施间接管理。(如下)
2用工需求分析
结合以上两个维度评估,从企业业务场景出发,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不涉及商业秘密、核心技术,且独立性高的工作岗位,可打包为任务包实施外包,承包给个体者、流程外包供应商、平台模式,按质量交付结果,其雇员没有接受企业的直接管理。如图区域①;
(2)不涉及商业秘密、核心技术、客户感知的工作岗位,但独立性较弱的工作岗位/环节,具有一定人身从属关系,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服务管理,对企业而言是直接管理。企业的全日制需求可实行劳务派遣,非日制的结合岗位操作要求简易程度,使用非全日制等灵活用工模式。如图区域②;
(3)涉及商业秘密、核心技术和客户感知的工作岗位,企业需要使用自有员工或顾问,如图区域③。
3企业的用工体系
基于从核心-非核心岗位的业务场景搭建企业用工体系,体系内由不同用工模式组合而成。在多种用工模式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用工模式,并将这些用工模式有机衔接,以整合成为系统的用工体系,以满足企业不同场景下的用工需求,有效降低系统性用工风险,增加企业经营弹性。
最终企业搭建起立体式的用工体系(如图),并匹配多种用工管理配套制度、流程和工具,一是涉及人员的招、培、管、评等管理重构;二是涉及供应商的需求、引入、过程和退出全流程管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