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德州市加快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15日
德州市加快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加快全市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鲁政办字〔2023〕143号),结合德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推动全市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到2024年年底,全市快递年业务量超4.5亿件,业务收入超40亿元;到2025年年底,全市快递年业务量超5亿件,业务收入超45亿元;到2026年年底,全市快递年业务量超5.5亿件,业务收入超50亿元,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1个,创建国家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个,全面建成高效、便捷、稳定的城乡邮政快递服务网络,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城乡配送体系
1. 提升城市末端水平。将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利用社区物业、红色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立公益性快递综合服务站,推广无人车、机器人等智能化派件设备,丰富市民用邮体验场景。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校等应为智能快递柜、快递服务站设立专门区域,提供场所使用、停车等免费服务。〔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 完善农村寄递体系。支持快递园区与电商、仓储、交通运输资源融合,加大智能化分拣设备应用,吸引快递企业集聚共享资源。规划建设乡镇共配中心,整合乡镇快递站点实现统一管理,合理布局村级快递站点,持续开发快递公益性岗位,鼓励利用客运班车实现县村直派快件,助力农产品拓展销路。对快递服务现代农业评为“金银铜牌”示范项目的,按照有关奖励政策给予申报寄递企业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3. 支持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引进规模性快递企业设立国际国内和区域总部枢纽以及供应链、快运、云仓等专业总部,列入省重大项目并保障用地需求。对符合条件的总部项目,按规定执行市政府有关总部经济招引政策。〔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 大力发展冷链寄递。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购置冷链物流设施、冷藏车,对冷链快递车辆给予城市内通行和停靠等便利条件。以德城、禹城、乐陵等县(市、区)为试点,支持农村冷链快递体系建设,对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高标冷库等设施用电,可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冷链寄递“绿色通道”政策,实施预约抽检、车辆免开箱等便捷查验。〔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5. 助力企业破解难题。鼓励第三方企业加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融资担保机构给予邮政快递企业增信支持,帮助解决融资难题。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可享受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和税收支持政策。依托零工市场线上线下平台提供快递用工对接服务,加大快递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在公共场所规划设置快递停车位,对快递车辆通过禁行禁停区适当予以通行、停靠便利。〔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城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6. 简化企业审批流程。落实“一址多照”、集群登记改革要求,支持第三方承包经营快递业务,简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出台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办法,快递末端网点无需办理营业执照。〔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7. 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按照属地原则完善寄递行业管理机制,加强邮政业安全中心、发展中心、信息化监管平台、绿色发展、协同管控机制等建设,各县(市、区)在2023年年底前明确邮政管理机构安全监管职责,并按照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结合现有财政政策,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对绿色包装供给、可循环包装应用、回收设施建设、快递新能源车辆采购、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建设支持力度。加强邮政、公安对寄递业“三项制度”(收寄验视制度、实名收寄制度、过机安检制度)联合监管力度,推动快递企业在基层网点全面配备平安员,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稳定。〔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8. 提升队伍保障能力。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依法落实快递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待遇;将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的快递员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畴,落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联合开展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四)加强规划用地支持
9. 加强行业专项规划。将邮政快递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物流园区、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电商、制造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快递物流园区、邮件快件处理中心、邮政快递网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站、智能投递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10. 加强用地政策支持。对规划的快递园区(处理中心)建设项目,纳入本级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用地可容缺受理,先行开展用地审查。未规划园区的临邑县、武城县要在2024年上半年之前纳入规划。新建或改建快递园区用地执行工业和仓储用地标准,可按规定享受工业用地政策。〔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五)建设红色速递工程
11. 持续推动“两个覆盖”。动态摸清行业党员人员底数,沿快递园区、共配中心、服务站点配送链条,逐级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抓严队伍管理,加强对红色速递工程资金等保障支持力度,打造以党建为引领、业务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的快递行业指导管理队伍,提高快递行业党员比例。〔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12. 推动党建引领赋能。加强快递行业与属地关联产业党建联建、资源共享和沟通合作,用党建链接产业、促进融合、凝聚合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各县(市、区)要选聘一批快递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发挥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达等作用,积极打造红色速递园区、共配中心和服务站,依托乡镇和联合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直播间”,拓宽农产品市场销路,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推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对邮政快递业相关规划、政策制定,快递物流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以及资金整合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抓好政策落实。市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加强对邮政快递业的支持指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按照我市邮政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安排以及“双重管理”有关要求,加大对邮政快递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统筹安排资金,强化邮政业安全管理、安全监管和其他邮政公共服务等地方履职能力建设,支持邮政快递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三)加强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支持高等院校设立邮政快递相关专业,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组织快递工程专业职称评审考试,抓好行业人才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