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市场预期,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苏政规〔2023〕1号文和市政府宁政规字〔2023〕2号文政策,现提出以下政策举措。
一、切实扩大有效投入
1.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达效。落实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工作机制,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细化“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指定专业注册代办员,量身打造项目审批标准化实施手册,运用提前介入、全程指导、阶段性协调等做法,形成“一企一员一策”的重大项目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行政审批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2.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主动挖掘、筛选、梳理符合规定的高质量专项债券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资本金。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排水设施建设等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规范做好项目申报,精准促进有效投资。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的申报和推进。(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财政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3.提升外商投资预期。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支持具有潜力的本地外资企业扩大规模,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落实好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鼓励各街道、开发园区给予外商投资者利润再投资与新增外资相同的配套支持政策。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4.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纳入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建设用地、资金支持以及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规范有序推进PPP,常态化向社会资本推介项目,引导参与智慧交通、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停车设施等投资运营。(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规划资源分局、金融监管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城管局、财政局、行政审批局)
二、提振消费市场信心
5.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实施促进消费“四季有约”行动,打造“乐享江宁”消费讯息发布平台,开展江苏味道“江宁农家乐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大宗消费活动。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优化政策网上办理渠道流程。鼓励市场主体加快恢复并活跃市场氛围,实施区促消费活动计划,纳入计划的每场活动最高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责任单位:区商务局、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局、财政局)
6.加速文旅全面回暖。争取2023年省级文旅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民宿纳入职工疗休养活动范围,建设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支持引导农民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定额范围内,按程序委托旅行社、酒店等企业承办培训、会议活动,委托餐饮企业提供用餐供配服务。(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各开发园区、街道,国企集团)
7.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制定分区阶段性住房购买契税补贴优惠实施细则并落地实施。筹建“房源超市”,组织开展“美好江来、圆梦宁居”系列专场房展会,按月组织“送房进园区”“送房进高校”等住房旺消费活动。试点推行房票安置工作,推动征收安置与商品房去库存有效结合。进一步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完善商业银行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举措。研究金融机构专项激励政策,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加大规划利好宣传,加快推进教育、交通资源规划建设落地,提升区域竞争力。落实“招大引强”工作要求,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市场开发建设。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推动房地产业加快向注重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新发展模式转变。(责任单位:区房产局、财政局、规划资源分局、城建局、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各开发园区、街道)
三、推动外贸稳中提质
8.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拼抢订单,对赴境外参展的本地企业,按照企业实际支付展位费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支持,支持部门、园区街道组团出境参展。对企业赴境外(包括香港、澳门)参展、拜访客户、商务洽谈等人员,拿到订单或促成区内招商成功的企业所产生的出入境机票费用按照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支持,项目执行期2022年11月22日至2023年5月31日。(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财政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9.强化出口信保信贷扶持。加强与中信保南京营业部深度对接,开展政信合作护航外贸行动。对自费投保信用保险的本地企业,按照实际承担保费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支持。加强对接驻地金融系统网点,鼓励驻地银行开发内保外贷等更多国际业务产品,开展离岸结算等业务,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化服务。(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财政局、金融监管局)
10.强化外贸主体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外贸市场主体服务,促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功能,为外贸企业提供通关、结汇、退税、融资、物流及代运营等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支持本地有实力的展会服务企业,搭建线上国际展会平台,为区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新渠道。探索中欧班列江宁专列模式,加强对企业国际货运物流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区商务局、金融监管局、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11.缓解企业用能成本压力。对暂时缴费确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申请审核通过后,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减免在此期间产生的欠费违约金。(责任单位:区城建集团、江宁供电公司)
12.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用人单位0.5%的缴费比例。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多层面挖掘就业岗位,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按2023年1-2月实际新增参保人数,给予企业500元/人的一次性招工奖励。(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13.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延续执行《江宁区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入库奖励政策》,促进服务业加快恢复。安排1000万元文创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数字内容提供、动漫游戏开发、直播平台和视听载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创新设立江宁文创研究中心,整合金箔、红木等传统工艺资源,组织“江宁有礼”品牌系列文创产品研发、制作、销售、推广,打造最具江宁特色的“城市礼物”。(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委宣传部、财政局,各开发园区、街道)
14.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备案总投资超500万元且2023年购置技术设备等实际投资超200万元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实际投资额4%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60万元。对上述有贷款技改项目再给予项目贷款总额2%的贴息补助,单个企业补助最高1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提供“一企一策”免费优质咨询诊断服务,出具专业诊断报告。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四基”领域等技术、装备攻关。(责任单位:区工信局、财政局)
五、优化企业服务保障
15.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惠企政策直达改革机制,落实“应上尽上”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宁企通”平台上线政策,提高政策兑现精准性。依托12345热线平台,开通服务企业专线“便利办”,汇集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信息与诉求,为市场主体构建集政策咨询、诉求回应、跟踪办理等功能的服务专栏。(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行政审批局)
16.加大企业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转贷、续贷。继续做好市转贷基金推广使用、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对接活动,创新推出“江宁小微快贷”政银担信贷产品,持续优化区内融资环境。(责任单位:区金融监管局)
17.帮助企业纠错修复。及时指导各类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对轻微失信行为实施信用豁免。根据涉企轻罚免罚清单,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无明显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减轻处罚,被处以罚款但确有经济困难的,可依法申请暂缓或分期缴纳。(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
以上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未特别注明时限的,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各责任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建立直达服务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